-
舊房裝修收納系統設計:隱形柜體+垂直空間的極致利用
日期:2025-07-11 16:28:43
老舊衛生間常因布局緊湊、通風差、防水老化,淪為“潮濕重災區”——墻面發霉、地磚滲水、異味難消,甚至影響相鄰房間的墻面和家具。干濕分離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,但小戶型舊房受限于面積(普遍3-5㎡)和原始結構,傳統玻璃隔斷或淋浴房往往“裝不下”。本文針對老房特點,提出3種低成本、高適配的干濕分離方案,從空間重構、功能疊加、視覺擴容三個維度,讓老舊衛生間告別潮濕,重獲清爽。
方案一:半墻+玻璃隔斷:2㎡也能實現“軟分區”
適用場景:衛生間面積≥2.5㎡,門朝內開,需保留淋浴區與干區的通透感。
改造要點:
半墻隔斷:沿淋浴區外側砌一堵矮墻(高度1.2-1.4m,厚度12cm),材質可選瓷磚(與墻面同色)或玻璃磚(透光不透影),既阻擋淋浴水飛濺,又保持空間視覺連貫。
玻璃補位:矮墻上方安裝8mm厚鋼化玻璃(寬度與矮墻同),用U型玻璃夾固定,無需打膠,避免發霉;玻璃可選用長虹玻璃或磨砂玻璃,增加隱私性。
地漏雙設計:淋浴區地面鋪拉槽大理石(尺寸60cm×60cm),中間高四周低,搭配長條形地漏(長度50cm),排水速度提升3倍;干區地面鋪防滑地磚(300×300mm),坡度向普通地漏傾斜,確保干濕區獨立排水。
案例:北京30年老房改造中,衛生間僅2.8㎡,采用半墻+玻璃隔斷后,淋浴區面積0.8㎡,干區1.5㎡,墻面發霉問題徹底解決,且空間顯大20%。
成本:矮墻砌筑(含瓷磚)約800元,玻璃隔斷(含安裝)約1200元,總成本低于傳統淋浴房(約3000元)。
方案二:浴簾+擋水條:1㎡空間的“輕量級”解決方案
適用場景:衛生間面積≤2㎡,需低成本、靈活調整干濕區。
改造要點:
超薄擋水條:沿淋浴區邊緣安裝PVC擋水條(高度3cm,寬度5cm),用中性玻璃膠固定,避免打孔破壞防水層;擋水條內側做圓弧處理,防止積水藏污。
加厚浴簾:選擇滌綸防水浴簾(寬度1.8m,高度2m),搭配可伸縮浴簾桿(直徑2.5cm),無需打孔安裝;浴簾底部加裝鉛墜(重量200g),確保垂墜感,減少水濺出。
排水優化:淋浴區地面鋪防腐木地板(尺寸30cm×30cm),板間留1cm縫隙,既防滑又加速排水;干區地面鋪吸水地墊(尺寸50cm×80cm),及時吸收濺水。
案例:上海1.8㎡老房衛生間改造中,采用浴簾+擋水條方案后,淋浴區面積0.6㎡,干區1.2㎡,成本僅300元(浴簾80元+擋水條50元+木地板170元),且可隨時更換浴簾樣式,保持空間新鮮感。
避坑指南:浴簾需定期清洗(每月1次),避免發霉;擋水條每2年更換一次玻璃膠,防止滲水。
方案三:洗手臺外移:徹底分離“濕區”與“干區”
適用場景:衛生間與走廊/臥室相鄰,門朝外開,可借1-2㎡外部空間。
改造要點:
墻體拆改:若衛生間與走廊間為非承重墻,可拆除部分墻體(寬度80cm),向外擴展洗手臺區域;若為承重墻,可在墻面開洞(尺寸60cm×80cm),嵌入定制洗手柜(深度45cm)。
防水處理:洗手臺外移區域地面需涂刷柔性防水涂料(高度30cm),墻面涂刷至1.8m,與原衛生間防水層銜接;地漏改至外移區域下方,確保獨立排水。
收納整合:洗手臺上方安裝鏡柜(深度15cm),存放牙膏、洗面奶等高頻物品;下方設置抽屜+開放格,抽屜存放化妝品,開放格放置毛巾、紙巾等。
案例:廣州3.5㎡老房衛生間改造中,將洗手臺外移至走廊,原衛生間僅保留馬桶和淋浴區(面積2㎡),干濕分離徹底,且早晨家人可“一人洗漱+一人如廁”互不干擾。
成本:墻體拆改(含垃圾清運)約1500元,洗手柜定制(含臺面)約2000元,總成本低于整體重裝衛生間(約8000元)。
舊房衛生間干濕分離的核心是“因地制宜”。無論是2㎡的“軟分區”、1㎡的“輕量級”方案,還是借空間的“徹底分離”,關鍵在于:根據原始結構選擇適配方案,用低成本材料實現核心功能,同時兼顧通風、排水等細節。改造后,老舊衛生間不僅能告別潮濕,更能成為“小而精致”的舒適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