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毛坯房裝修報價避坑指南:警惕這8個增項,省下3萬冤枉錢!
日期:2025-07-01 11:17:15
裝修是一場“預算與品質的博弈”,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增項陷阱,導致10萬預算變15萬,甚至20萬。本文結合2025年最新裝修案例與行業數據,揭露8個最易被忽視的增項環節,助你精準避坑,省下3萬冤枉錢!
一、拆除階段:隱藏的“拆墻費”與“修補費”
陷阱1:拆墻按面積收費,未明確單價
部分裝修公司以“拆墻一口價”吸引客戶,但實際施工中可能按面積重復收費。例如,邯鄲某業主拆除10㎡非承重墻,合同約定80元/㎡,結算時卻因“墻體厚度超標”被加收30%,多花2400元。
避坑指南:簽訂合同前,明確拆墻單價(非承重墻60-80元/㎡,承重墻120-150元/㎡),并要求注明“包含垃圾清運至物業指定點”。
陷阱2:鏟墻皮漏報,后期強制加項
廚衛墻面需鏟至紅磚層,其他區域鏟至水泥層,但部分公司僅寫“鏟除墻面”,未明確范圍。某業主因合同未注明,被要求支付額外費用。
避坑指南:要求合同中注明“鏟除范圍:廚衛至紅磚層,其余至水泥層”,并拍照留存原始墻面狀態。
二、水電階段:低價誘餌下的“米數陷阱”
陷阱3:水電按米收費,故意繞線增項
水電是裝修“重災區”,部分公司以“按米收費”吸引客戶,實際施工中通過繞線、多開槽等方式增加米數。例如,某100㎡戶型水電改造,合同預估8000元,實際因繞線增至1.5萬元。
避坑指南:
優先選擇“按點位收費”模式,明確開關、插座、燈具數量;
若按米收費,要求合同注明“單管穿線不超過3根電線”,并現場監督開槽路徑。
陷阱4:強弱電箱移位,未提前報價
戶型改造可能導致電箱移位,但部分公司未在合同中列明費用。某業主因廚房擴大需移動電箱,被加收費用。
避坑指南:設計階段確認電箱位置,合同中注明“強弱電箱移位費用:X元/個”。
三、瓦工階段:材料與工藝的“雙重貓膩”
陷阱5:瓷磚鋪貼超規格,人工費翻倍
裝修公司默認鋪貼800×800mm地磚,若選用600×1200mm大磚或300×300mm小磚,人工費可能翻倍。某業主因客廳鋪貼大磚,被加收費用。
避坑指南:合同中明確瓷磚規格及對應人工費,例如:“800×800mm地磚:50元/㎡;600×1200mm地磚:90元/㎡”。
陷阱6:衛生間回填材料以次充好
下沉式衛生間需回填,優質材料應選陶粒或煤渣,但部分公司用建筑垃圾替代,導致防水層被戳破。某業主入住后發現衛生間漏水,維修費高達8000元。
避坑指南:合同中注明“回填材料:陶粒或煤渣”,并現場驗收材料。
四、木工與油漆階段:細節處的“隱形消費”
陷阱7:窗簾盒、石膏線未列明費用
窗簾盒屬個性化項目,部分公司未在合同中報價,施工時臨時加價。某業主因臥室加裝窗簾盒,被多收費用。
避坑指南:合同中明確個性化項目價格,例如:“窗簾盒:300元/個;單層石膏線:15元/米”。
陷阱8:乳膠漆調色額外收費
裝修公司通常包3種淺色乳膠漆,若需深色或拼色,可能加收費用。某業主因客廳墻面拼色,被加收費用。
避坑指南:合同中注明“乳膠漆顏色:包含3種淺色,超出部分按X元/㎡收費”。
五、全包套餐的“文字游戲”
陷阱9:主材品牌“低配充高配”
部分公司以“大牌套餐”吸引客戶,實際使用低端型號。例如,合同寫“立邦乳膠漆”,但未注明型號,施工時用低價“凈味120”替代高端“兒童漆”。
避坑指南:要求合同中明確主材品牌、型號及規格,例如:“立邦兒童漆,型號:金裝抗甲醛五合一”。
陷阱10:管理費與增項費“暗度陳倉”
裝修公司通常收取合同價的管理費,但部分公司通過“增項管理費”二次收費。某業主因水電增項,被加收管理費。
避坑指南:合同中注明“管理費按合同總價X%收取,增項部分不再額外收取”。
結語:避坑的核心是“合同為王”
裝修增項的根源在于合同漏洞,業主需做到:
細化合同:將每一項材料、工藝、費用寫入合同,避免口頭承諾;
現場監督:定期到工地檢查材料與施工進度,防止偷工減料;
保留證據:拍照、錄像記錄關鍵節點,作為維權依據。
裝修無小事,省錢需智慧。掌握這8個避坑指南,你也能用10萬預算裝出20萬效果!